人明明不胖,但眼皮很胖;脸明明不肿,但眼皮却很肿!“医生,我到底是不是肿泡眼?”后台经常收到粉丝给我们发这样的信息。
你们怎么看?这位小姐姐是不是肿眼泡呢?。
什么是肿眼泡?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,但整外医生通常这样描述的:眼睑组织肥厚、上睑皮肤臃肿下垂并内卷于上睑缘前下方,眶隔脂肪多,上睑呈半球状隆起。可以看到肿泡眼描述的是“上眼皮臃肿“,而不是眼睛本身”突起“。这种描述性语言没有具体的参数,是引起很多求美者疑虑的主要原因。
引起肿泡眼的的原因有哪些呢?以往的研究文献认为,肿泡眼的解剖学基础主要涉及3个方面:⑴眶隔脂肪丰富,眶隔筋膜松弛;⑵眼轮匝肌肥厚;⑶肌肉下层脂肪筋膜组织(roof层)疏松肥厚。
肿眼泡的严重程度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。考虑到国人的眼部软组织绝大多数比较饱满的特点,实际工作中,除开那些很明显上睑单薄的人,对于 “有些泡泡的“上眼睑,我通常按照“典型的肿眼泡“和”不典型的肿眼泡“来处理。
下面是几张典型的肿泡眼:
这类情况往往需要处理多余的皮肤和肥厚的轮匝肌、膨出的眶隔脂肪、睑板前软组织、轮匝肌下脂肪筋膜组织(roof层)。个别伴有泪腺脱垂,需同期处理。典型肿眼泡类型中,皮肤及轮匝肌肥厚的个体重睑切口术后改善的程度相对较差,从眉下切口相对较理想。
下面是上睑明显单薄的情况:
这类情况需要去除的软组织相对少,因为创伤相对较小,消肿往往比较快。
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的往往可能是非典型的肿眼泡,占了日常面诊和治疗工作中很大的比例。比如:
对于这大类情况,处理起来完全要根据具体情况,但通常roof层无需特别处理,皮肤及轮匝肌也没有很厚重,眶隔脂肪需要保守得处理。
通常来说平时比较容易误解为“肿眼泡”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。
情况一:易水肿性体质的眼睛,比如早上醒来肿、到了下午或晚上不肿。
情况二:眉弓低平,伴随眼球突(病理性或生理性因素)。
(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突眼球情况)
当然也有少数情况,就是既眼突,上睑也臃肿,就像悲伤蛙一样。
(我不是肿泡眼)
情况三:年轻的时候不是肿泡眼,随着年龄变大,眉毛下垂,眼上方的皮肤和肌肉等堆叠在一起,出现了上睑松垂。如果把眉毛提起来,眼皮舒展,双眼皮变宽,“肿”也随之消失,那就是因松弛导致的“非典型肿泡眼”。
这种情况通常会通过提眉-切眉切口处理松垂的厚皮肤、轮匝肌、roof层及眶隔脂肪,并收紧相应层次的方法来解决。
情况四: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泪腺脱垂,也会呈现出“肿眼泡”外观。在眼尾的地方摸起来肿肿的,比较硬,可能经常性的流泪。
解决方法:做切口将泪腺放回原来位置,缝合固定即可。如果是患者泪腺较大,可以部分切除。